前言
日前,印度海军发布了首艘国产航母“维克兰特”号的动态,该航母服役两年多,至今仍未形成战斗力。
之所以迟迟不能形成战斗力,其中一个原因是这艘航母的技术来源太复杂,就像是一艘堆砌了世界各国海军技术的大杂烩。光是统合各个分系统,就让印度海军头疼欲裂。
虽然印度号称“维克兰特”号是印度“自主研制”、“自主建造”的第一艘“国产”航空母舰,但大家仔细观察,发现印度也就是自己造了壳子,其主要分系统都是外国的。“维克兰特”号的舰体设计和主机搭配、及内部构造,都是由意大利负责提供的设计方案。外包给了意大利芬坎提尼集团,因此“维克兰特”号与意大利的“加富尔”号航母非常相似,可以视为“加富尔”号的放大型。
展开剩余86%“维克兰特”号动力系统中与日本“出云”号是同级别的,都使用2台LM2500+燃气轮机,单机轴马力为4万马力,总轴马力为16万马力,由印度从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购买。而辅机和传动系统是德国的。建造船体和甲板所需的高强度航母用钢材,全都是由俄罗斯提供的。
万国牌大杂烩:七拼八凑的航母“积木”
维克兰特号的建造堪称一场“全球采购狂欢”。从设计到核心设备,几乎每个关键环节都依赖外国技术,最终拼凑出一艘“四不像”的航母。
航母的舰体设计来自意大利芬坎提尼集团,其原型是意大利“加富尔”号航母的放大版。这种设计虽然让维克兰特号拥有了4.3万吨的排水量和滑跃甲板,但也埋下了隐患——意大利设计团队更擅长中小型航母,对大型航母的结构强度和适航性缺乏经验。例如,维克兰特号在高速航行时出现明显纵摇,舰艏上下起伏剧烈,不仅影响航速,还增加了舰载机起降的难度。
动力系统方面,维克兰特号采用了美国通用动力的LM2500+燃气轮机,单机轴马力4万,总轴马力16万。这套系统虽然技术成熟,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引进生产时遇到了难题。由于缺乏精密加工能力,印度自产的燃气轮机部件合格率极低,最终不得不依赖美国原装进口,导致维护成本居高不下。更尴尬的是,德国提供的辅机和传动系统与美国主机的兼容性存在问题,多次导致动力系统故障。2022年服役后仅7天,维克兰特号就因传动装置无法适配主机功率,出现动力瘫痪事故。
航母的“眼睛”和“盾牌”同样来自不同国家。以色列的EL/M-2248相控阵雷达负责探测目标,而俄罗斯的“巴拉克”防空导弹系统承担拦截任务。理论上,雷达发现目标后应立即引导导弹拦截,但实际操作中却状况频出。由于以色列雷达和俄罗斯导弹的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,信息传输存在0.8秒的延迟,这在防空作战中几乎是致命的。更讽刺的是,维克兰特号的雷达直到2023年才完成安装,在此之前,这艘航母一直处于“裸奔”状态,连基本的探测能力都不具备。
整合难题:技术“万国牌”引发的连锁反应
技术来源复杂带来的不仅是硬件不兼容,更导致整个航母系统的“神经中枢”——作战管理系统陷入混乱。维克兰特号的战斗管理系统由印度塔塔电力集团开发,但需要整合以色列雷达、俄罗斯导弹、美国动力等多国设备的数据流。由于各国设备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差异巨大,塔塔集团不得不为每个子系统单独开发适配模块,导致系统响应速度缓慢,故障率飙升。
以舰载机调度为例,维克兰特号的飞行甲板设计有两条起飞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,但由于起飞区与降落区部分重叠,无法同时进行起降作业。更严重的是,航母没有安装挡焰板,舰载机起飞时尾喷管喷出的高温气流(温度接近2000°C)会对甲板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,导致其他飞机必须避开起飞点后方区域,进一步降低了甲板调度效率。相比之下,中国山东舰通过优化甲板布局和安装挡焰板,每分钟可调度2-3架次舰载机,而维克兰特号的效率不足其1/3。
舰载机本身的问题同样棘手。维克兰特号原计划搭载俄制米格-29K和印度国产“光辉”舰载机,但两者都存在严重缺陷。米格-29K的可靠性极差,妥善率长期低于50%,且尺寸超过维克兰特号的升降机限制,每次进出机库都需要拆卸机翼。“光辉”舰载机虽然在2023年完成起降测试,但作为单发轻型战机,其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仅为米格-29K的一半,无法承担制空和反舰任务,印度海军最终放弃将其作为主力。更尴尬的是,维克兰特号在2025年印巴冲突中仅携带了8架米格-29K,扣除空中巡逻和待命飞机后,实际可用于攻击的战机不足4架,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战力。
战斗力难产:从“存在舰队”到“海上活靶”
维克兰特号的种种缺陷,在2025年的印巴冲突中暴露无遗。当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机携带CM-400AKG空射弹道导弹(速度5倍音速,射程300公里)来袭时,维克兰特号的防空系统完全失效。以色列雷达虽然探测到目标,但俄罗斯“巴拉克”导弹因速度太慢(平均2倍音速),末段存速不足,根本无法拦截高速导弹。更糟糕的是,印度海军为了避免航母被击沉,竟让维克兰特号躲在距离巴基斯坦海岸800公里外的海域“打卡式”巡逻,其搭载的米格-29K根本无法覆盖目标区域。这种“存在舰队”的做法,让维克兰特号沦为国际笑柄。
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的反舰战术简单高效。其CM-302反舰导弹(速度4倍音速)和CM400AKG弹道导弹形成“高低搭配”,前者掠海飞行突破雷达盲区,后者从天而降实施垂直打击。而印度海军的区域防空舰数量有限,且护航舰艇的防空系统同样存在整合问题,无法为航母提供有效保护。最终,维克兰特号在冲突期间全程隐身,未发一弹,彻底暴露了其“纸老虎”本质。
维克兰特号的困境,折射出印度军工体系的深层矛盾。尽管印度号称航母国产化率达到76%,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。从意大利设计到美国动力,从以色列雷达再到俄罗斯舰载机,这艘航母的每个部件都闪烁着“万国牌”的标签,却唯独缺乏印度自主的技术灵魂。在现代海战中,体系化作战能力远比单件装备性能重要,而维克兰特号的“万国牌”拼凑,恰恰是对体系化作战的最大破坏。
如今,维克兰特号仍在阿拉伯海徘徊,其舰载机起降效率、防空系统协同等核心问题尚未解决。印度海军曾豪言要在2025年前形成双航母战斗力,但现实却残酷地证明:没有自主技术支撑的“万国牌”航母,终究只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“技术孤岛”。
信息来源:
发布于:重庆市股票怎么加杠杆买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